來源:榮創 瀏覽人數:0 次更新時間:2021.05.23
對外貿易的高速發展促進了我國國際物流業的發展,由其所引發的國際物流需求規模在不斷地大幅擴張,相應地,我國對外貿易的競爭力需要不斷提升,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,必然對國際物流業在質量、效率、成本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。那目前發展我國國際物流主要面臨哪些問題?就由榮創小編給你以下詳細介紹下:
(1)、物流基礎設施“瓶頸”制約現象突出。
目前我國只有130多萬公里的公路,絕大多數還是二、三級以下的公路;6萬多公里鐵路,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6公里鐵路,不到歐洲的一半,與擁有四通八達運輸網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;2004年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2億噸,同比增長38%,由于疏運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壓庫壓港,7月份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港存達3400萬噸,同比增長了146%,年末仍高達2400萬噸。而目前現有設施也由于種種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。
(2)、粗放經營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。
①國際上通常把社會物流費用占GDP比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運作水平的重要指標。發達國家經過經濟結構調整,推行現代物流運作模式,這項指標普遍降為10左右。近年來,我國的這項指標雖然有所降低,但2005年仍然高達18。6。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與這些國家差異較大,但也反映出物流運作效率方面的差距。
②物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,物流企業“小、散、差”問題還比較突出。在運輸市場上,大量規模小、實力弱的小企業和個體運輸戶從事道路運輸,導致空駛和超載現象并存。在倉儲方面,一些冷藏、冷凍、恒溫、恒濕,以及危險化學品儲存能力不足,特別是從農田到餐桌的“冷鏈”沒有形成。有專家估算,我國鮮活、冷凍農副產品在采摘、運輸、儲存等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到30。
(3)、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。
據對北京貨運市場的調查,22家較大的貨運市場共有貨運企業950家左右,其中只有4家信息化超過30,采用信息系統的大約130~140家,不到七分之一。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調查,目前我國商業企業應用計算機系統的比例不到一半,服務業和運輸業的比例更低,分別只有24。3和18。3。除了POS和條形碼技術外,其他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程度普遍較低。物流技術和物流服務規范標準大多不統一。據《來華跨國公司物流服務需求調查報告》顯示,受調查的近百家來華外商投資企業中,高達80%的企業對目前物流服務商滿意度的評價為“一般”。受訪企業認為在物流服務商需要改進的方面,信息傳遞效率排首位。
(4)、功能單一,缺乏特色。
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,對物流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物流企業不僅要提供門到門運輸及有關的基本服務,還要實行一體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模式,提供從生產材料采購到產品送達消費者的一整套服務系統,包括相關的物流延伸服務,如包裝、加工、配貨等方面。而我國物流業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,“顧客至上”的經營觀念尚未完全落實到行動中,落后的管理、技術、設備也影響服務質量的提高。
(5)、物流專業人才缺乏,并不斷流失。
當前我國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上比較緩慢,市場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較少,而且層次較低,物流專業人才缺乏。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訓的缺乏,能夠切實為企業提供有效方案的中**物流人才較少,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。而且在中國設立的物流服務業外企大都實施“人員本地化”的開發與應用戰略,其雇員一般以中國人才為主,在外資企業優厚待遇吸引下,一些**人才流失已初見端倪。
(6)、物流發展的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。
①體制方面的障礙。物流的產業形態和行業地位不明確,物流組織布局分散,物流資源和市場條塊分割,地方**和行業壟斷等對資源整合與一體化運作形成體制性障礙。
②政策環境的影響。由于物流產業的復合性,造成了與物流有關的政策分屬不同部門,缺乏統一、透明的產業政策體系。雖然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已經出臺了《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》,但仍需要落實。